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服务 > 健康教育

预防耳石症,为何建议晒太阳?

发布时间:2024-10-16 作者:杜玲 浏览量: 字号:【大】【小】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头晕疾患之一,当患者头部迅速转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就会感到短暂的天旋地转,这种眩晕的特点是自限性和反复性,因此患者时常担心该病症状复发。

患上耳石症后,只要在抬头、低头、起床或翻身时都会感到头晕,只有当头部保持相对静止时才好转。在眩晕发作时,人体不但会感到天旋地转,还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心悸、或跌倒摔跤致骨折等情况,这种眩晕往往会让患者对睡觉起床存在恐惧的心理,痛苦不堪。

 

什么是耳石?

人出生就有耳石,是位于内耳前庭器官里一种碳酸钙结晶圆柱体,只有0.1~2.0µm大小,一般在7岁左右完全生长成熟,50岁左右开始退变,别看个头虽小,作用却很大,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耳石变碎,脱落到内耳的半规管里,就会在运动时出现对方向及速度感知错误,患者主观感觉到天旋地转、地动山摇、腾云驾雾等感觉,耳石脱落就是耳石症的罪魁祸首。

 

哪些因素与耳石脱落有关?

衰老、耳石变性、雌激素缺乏、维生素D水平低、骨代谢异常、尿酸水平高等因素可能导致耳石脱落,长时间噪音污染、不适当的潜水活动、病毒感染、劳累、睡眠不足等也可引起耳石脱落,而年龄因素与耳石症发病最为密切。研究表明,大于50岁的人群耳石会变薄、易碎、数量减少且再生困难,临床上也发现绝经期妇女、低雌激素水平人群耳石症发病率更高,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血液中1,25(OH)₂D3浓度下降,包括血液中Ca²⁺代谢等多种机制导致骨质疏松及耳石再生障碍和耳石变薄易碎,耳石容易脱落,诱发眩晕发作。

耳石是在耳石蛋白的骨架上由钙离子不断矿化形成的碳酸钙结晶。人体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调节内耳代谢,以维持钙离子和相关激素的正常水平。这不仅对维持耳石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还影响脱落的耳石碎片的溶解与吸收。因此,保持钙离子及相关激素如维生素D在正常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耳石症非常重要。

维生素D是人体Ca²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并维持钙和磷的平衡。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内耳Ca²⁺代谢异常,进而影响耳石功能。维生素D缺乏可诱发骨质疏松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并导致耳石反复异位。有临床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以有效降低BPPV的复发,患者持续一年每天服用维生素D 400IU和500mg碳酸钙,可有效预防耳石症复发。

 

如何补充我们所需的维生素D?

人体所需维生素D中有70-80%来自阳光照射下皮肤的合成,而20-30%来自食物中合成,晒太阳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是紫外线B(UVB)的照射可以诱导皮肤在15分钟内生成D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然后缓慢释放到血液中并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参与钙离子代谢以维持人体正常需要,有益于健康,包括维持耳石的动态平衡,降低耳石症的发病。

太阳中紫外线包括紫外线A(UVA)及紫外线B(UVB)、紫外线C(UVC),参与合成维生素D的只是UVB,可被臭氧层所阻隔,只有少量UVB会到达地球表面;到达人体皮肤的UVB辐射量决定了维生素D的合成水平,因此纬度、海拔、云层、一天中的时间、空气污染、衣服及防晒霜等多因素都会干扰到达人体皮肤的UVB辐射量,所以如何晒太阳也是一门学问。

中医里“天灸”就是晒太阳,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温补之法”;一般认为通过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每周需要2-3次,每次5-10分钟较合适,老年人、皮肤颜色深的人就需要适当延长晒太阳的时间。一般认为最佳时间是9-10点、16-17点,此时阳光柔和、温暖舒适、紫外线适中,可促进新陈代谢,避免伤害皮肤。由于UVB可以被玻璃阻隔,隔着玻璃晒太阳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也不要戴着帽子或手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当然耳石症发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急性发作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眩晕专科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手法复位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可通过静脉采血检查血清25(OH)D的含量,了解维生素D缺乏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以维持正常的钙及相关激素水平;恢复期应配合科学膳食,坚持晒太阳,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以达到标本兼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友情链接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健康路147号 邮编:201599 Copyright © 2018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9038184号-1 Powered by 
华宇万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