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血小板增多也可能是一种病!血常规化验单上,血小板(PLT)参考范围是(100-300)×10^9/L。血小板增多症,顾名思义就是指血小板的数量超出正常范围,现在一般将外周血血小板计数≥450×10^9/L作为血小板增多症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血小板增多症。
什么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可以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指血小板的增多是在其他诱因或疾病发生后出现或并发的,常常发生在贫血或失血、感染、恶性肿瘤、创伤、应激反应及手术之后,在诱因消失后血小板一般可在短期时间内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还有一些血小板增多症是和骨髓异常增生有关,一些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会导致巨核细胞出现异常增殖及分化,继而导致血小板增多,引起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小板增多性血液疾病,它的具体病因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是一种因巨核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约50%-70%的患者会出现JAK2/V617F、CALR等基因突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血小板增多症通常没有任何征兆或症状,很多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时会出现与影响凝血和出血有关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胸痛、虚弱、麻木和手脚刺痛。由于血小板可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严重病例可引起明显的出血、血栓,如流鼻血、瘀伤、牙龈出血、血便、静脉栓塞等。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怎样才能确诊?
1、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有很多,确诊需要做血常规、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检查。如果患者有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先要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才可进一步诊断。
2、血小板计数>450×10^9/L。骨髓活检提示巨核细胞高度增生,胞体大、核过分叶的成熟巨核细胞数量增多,粒系、 红系无显著增生或左移,且网状纤维极少轻度(1级)增多。
3、基因检测有JAK2、CALR 或MPL基因突变。
血小板升高到多少需要治疗?
血小板高于正常值需要定期复查,一般血小板升高到600×10^9/L及以上需要考虑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预防和治疗血栓并发症。血小板计数应控制在600×10^9/L以下,理想目标值为400×10^9/L。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血栓病史、基因突变情况、血小板计数的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确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案以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抑制骨髓的异常增殖、降细胞治疗为主。降细胞的一线药物有羟基脲、干扰素a,具体如下:
1、无症状患者:血小板数值不是很高,没有任何症状,可以保持观察,定期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可结合中药辨证调理,延缓病情的发展。
2、低危患者:存在肝脾肿大、头痛、红斑性肢痛、心脏病风险以及其他血栓或出血危险因素,可口服阿司匹林治疗。
3、高危患者:低危治疗无效或者是有过血栓或严重出血史或血小板持续800以上的患者,可用羟基脲,干扰素,阿那格雷,或生物制剂等,在中医方面配合中药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定期进行血液检查,掌握自身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2、避免创伤和损伤: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高风险运动等可能导致损伤和出血的活动。
3、遵医嘱用药: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及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定期复诊: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了解病情发展,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预后如何?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过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就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其生存多数均可接近正常人群,且生活质量良好,因此即使确诊患者也不必太过紧张,但前提是平时须做好预防,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动态监测血小板情况。
总之,在发现血小板数值明显增多时,既不要盲目恐慌,更不要不当回事,需要到血液肿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排查,找到真正原因,针对性处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症状的同时,减少副反应,维持血小板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健康路147号 邮编:201599 Copyright © 2018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9038184号-1 Powered by 华宇万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