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心所向,素屐以往。十年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心内科在医院领导及市六医院心内科支持下,在全体同仁努力下,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医疗、科研、教学、人才结构、设备配置等方面快速发展,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继2000年首次创建成金山区医学重点专科后,2021年成功建成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
现有床位47张,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生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2人、硕士5人。
配置升级 为技术发展助航
这十年,是心内科硬件建设快速发展的十年。医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硬件配置的升级,心内科为开展介入技术,于2012年配置大型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近3年内开设CCU监护室,配备有创呼吸机、中央监护站、床旁监护仪、体外临时起搏器、快速免疫分析仪、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监护仪、心肺复苏仪、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动态血压记录分析系统、心电图机等先进设备。为支持介入新技术开展,导管室配置CARTO三维标测系统、腔内血管超声、旋磨介入治疗仪、FFR、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等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为开展心脏康复,心功能室配置了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体外气囊反搏仪、运动平板。高规格的硬件配置为心内科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技术升级 为学科发展引航
这十年,是心内科医疗技术快速提升的十年。2016年底开展冠脉检查及介入治疗;2017年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2019年起,在市六医院派驻主任陆志刚带领下,冠脉介入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冠脉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左主干病变等复杂病变开始常规开展,并且开展了冠脉内血管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腔内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储备(CFR)、定量血流分数(QFR)、瞬时无波形比值(iF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等检测,冠脉介入逐步向精准治疗转变;针对钙化病变开展了冠脉内旋磨技术,房缺、室缺、冠状动脉瘘等介入封堵手术,填补医院技术空白。
除冠脉介入技术外,近年来心脏电生理起搏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2017年起,单腔及双腔起搏器植入开始常规开展;2019年,临时起搏技术由原来常规X线透视下安装技术升级为床旁漂浮临时起搏技术;特别是2021年底,引进市级专家潘晔生主任后,电生理起搏技术已发展为三腔起搏器(抗心衰)、ICD(植入式体内自动除颤器)常规开展,无导线单腔、双腔起搏器、抗磁共振CRT-D等区内首例开展,并开展了希氏束起搏(生理性起搏)技术。
自2021年起,电生理检查及治疗已全面展开,目前常规开展电生理检查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等技术。
新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让一些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就近就能得到救治,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目前,心内科冠脉介入、电生理检查及治疗技术已达到市区三级医院同步及相似水准。
科教提升 为科室发展续航
这十年,是心内科科研教学高速发展的十年。大量先进设备的添置与先进技术的开展,为科研发展提供了方向与支持,科研氛围空前高涨,目前学科承担区科委课题2项,卫健委课题2项,联合体课题2项,上海健康医学院课题3项。
每年开展国家级及市级继教班1次,与本地区同道共享心血管诊疗最新进展及规范,带动区域心血管诊疗技术共同进步。
科内年轻医师科研及学术活动的投入与参与,不仅能提升自身能力,也为科室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梯队规划 为个人发展导航
这十年,是心内科完善人员架构、个人确定发展亚方向,人员队伍逐渐壮大的十年。近年来,通过积极引进优秀新职工,人员梯队建设逐步优化。
新职工强化基本功,补齐短板(如入职后进入超声心超轮转),确定亚专业方向,以每周轮流学术讲座形式,强化个人亚专业能力,2人分别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及广州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目前,科室冠心病、电生理、高血压、心力衰竭等亚专业组已初步成型。
植根金山 为当地百姓健康护航
科室发展的最终使命是服务百姓健康。十年来,科室成员深入社区、乡村,积极开展义诊咨询、科普宣教,提高百姓知病、识病、防病、治病能力。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沟通,通力合作,以国家版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每年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百人,加强基层医师专业能力培训,提高抢救效率,更好地保障百姓健康。
回眸十年,是医院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心内科迈上高速发展轨道的十年。随着科室硬件配置的完善,医疗技术的提升,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与点赞。新征程新使命,心内科将在完成“五大”中心(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各亚专业建设等方面奋楫远航,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健康路147号 邮编:201599 Copyright © 2018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9038184号-1 Powered by 华宇万户医疗